Page 65 - 2023-24年度總監月報九月號
P. 65
於礦坑興盛時期興建至今仍有人居住的牡丹老 啟後的三貂嶺生態友善隧道,總長 3.19 公里,
街,老街街道十分狹小,司機大哥駕駛技術一 透過國際標遴選建築師,設計建造出全台第一
流,在當地居民協助指揮下,有驚無險順利地 條「鋼筋自行車道」,以不破壞地面原生植物
穿越迷你的牡丹老街,從此處下車步行,前往 的方式,使用材質可彎曲塑型及表面有螺旋具
探訪近年完成整治人氣頗高的三貂嶺友善生態 摩擦力特性的廢棄鋼筋,架在地面之上,讓行
隧道,在隧道內步行,不需擔心風雨及烈日, 人及自行車得以安全通行,完美地跟隧道內外
是很理想的行程規劃。 的自然生態結合,設計師利用水池設計讓洞口
三貂嶺生態友善隧道景點介紹: 從黑到亮,與三貂嶺翠綠山色相映,呈現讓人
瑞芳站至雙溪站共有 9 座舊隧道,在日據 驚艷的鏡面反射倒影,有機會還能與火車相遇。
時代,火車是有錢人遠程旅遊及通商搭乘的交 走在 3.19 公里不算短的隧道內,空氣流通
通工具,能搭火車是有錢人身分地位的代表, 十分涼爽,並沒有令人不適的異味,兩旁牆壁
民間衍生出「一錢鑽九孔」的台語俗諺。舊時 有些地方類似鐘乳石岩質,在投射燈光下顯得
宜蘭線鐵路隧道,歷經 30 年荒廢,重新整理開 十分光滑,不得不讚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。隧
65